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微客

最后一公里风景线 苏州金龙推出行业首款低入口微巴

日期:2020-07-28 11:43:33     来源:客车之友网     作者:小编辑
小编辑 2020-07-28 11:43:33

近两年,国家大力推进“便民出行”建设,城市交通持续完善和优化,呈现出细分化和定制化的趋势,在这一基础上,亟待满足的细分需求呼之欲出,其中之一便是常年困扰人们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一直以来,到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是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瓶颈之一,也影响着公共交通出行、市民便捷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效率。


苏州金龙产品规划部工程师许人义表示:“我们此前调研发现,大部分城市,特别是大城市普遍存在‘最后一公里’公共出行的缺失,人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网约车或者黑车,不但出行成本大幅提升,而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。”如果说主干道和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“大动脉”,那“最后一公里”就是城市交通的“毛细血管”。尽管主动脉流动很快,但主要的毛细血管血流缓慢,也会造成血流不畅。


对此,国内诸多公交企业均提出了发展城市微循环的构想,让小区到地铁站,小区到学校,小区到医院实现一站直达,彻底打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壁垒。苏州金龙KLQ6656低入口微巴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。

 

image001.jpg


作为苏州金龙面向城市循环短驳、景区接驳、网约出行的定制化产品,KLQ6656微巴在研发设计之初便充分调研并参考了行业法规、运营环境以及客户诉求等,力求从外观、性能、人性化设计多个维度打造出一款行业精品车型。


KLQ6656微巴全车骨架采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无缝钢管制作,全承载轻量化车架,整车骨架电泳抗腐蚀优良。采用CAE仿真力学分析,强度可靠;相比以往的传统公交外观,KLQ6656微巴采用全新圆润造型,线条动感流畅,设计新颖,在道路上行驶无疑是一道靓丽的城市景观;内饰采用防地铁扶手、玻璃挡板、软面座椅,全面对接地铁乘车体验,而且地铁式塞拉门设计可以快速上下客。

 

image003.jpg


许人义告诉记者:“KLQ6656微巴从去年年中开始研发,耗费了一年时间,实现了两项技术突破,一项是开发低入口一级踏步,实现无障碍出行,另一项是第一次使用电驱桥技术。”


据了解,KLQ6656微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6.5米低入口微循环车辆,考虑到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以及上下车效率,踏步仅为35厘米,这一设计对电池提出了较高要求,为此,苏州金龙联合电池厂家宁德时代定制化设计了一款厚度仅为15公分的超薄电池;此外,苏州金龙KLQ6656微巴开创性地采用电驱桥技术,通过将电机、驱动后桥、传动轴合并为集成式中央电驱桥,取消传动轴结构,进一步优化了底盘布置,实现短前后悬,大轴距,在节省空间的同时,传动效率提升5%,结构减轻50Kg。


除了低入口设计外,KLQ6656低入口微巴双后胎和气刹设计也成为其区别于同类竞品的重要优势。该车型前后轮采用公交胎215/75R17.5,后桥采用每侧双胎结构,承载高、抗侧滑、耐磨损,可靠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车辆采用双回路气压制动系统,可提供更大制动力,制动效率更高,采用电子手刹,美观大气,减少司机频繁操作手刹,降低疲劳且提高安全性。

 

image005.jpg


目前行业内微循环车辆主要有5.9米和6米两种尺寸,苏州金龙系列低入口微巴则推出了5.9米和6.5米两款车型,满足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,其中5.9米可以B照驾驶,6.5米可以享受国家补贴。苏州金龙将车身从6米延长为6.5米,大幅增加承载空间,使车辆载客量大幅增加,对于客流量密集区域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。


至于最受关注的电池续航里程问题,苏州金龙在设计之初便收集了多个地区微循环车辆的日行驶里程,根据实际运营需求有针对性地配载电池,5.9米的微巴配备了73度电,6.5米的微巴配备了89度电,不开空调的情况下满载续航190—200公里,开空调的情况下满载续航150公里以上。此外,电池充满电仅需1—1.5小时,对于行驶里程较长的线路来说,中午补一次电可以轻松满足一天的行驶。

 

image007.jpg


苏州金龙低入口微巴预计将在今年7、8月份正式上市,目前已经收到诸多客户的采购意向,除了用于常见的微循环接驳外,还有公交公司计划将其作为高峰时段的补充车辆。许人义说:“由于微巴体型小,运营成本更低,调度更加灵活,相比购置一辆大客车,选择微巴作为补充车辆既可以分担高峰期的客流量,又能很好地控制成本,一举两得。”


曾经,因线路空白、车型空白,市民出行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总是显得“道阻且长”,而今,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瓶颈或将被破局,在线路和车型陆续就位后,公共交通有望覆盖出行的每一个环节,让安全、绿色、品质的出行体验呵护每一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【责任编辑:张东旭】 
暂时没有网友评论...

验证码:
   
相关阅读
Copyright © 2017 客车之友 版权所有
免责声明
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"原创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客车之友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;
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,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该及时向客车之友书面反馈,并提供身份证明、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,客车之友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,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。
不良信息举报 频道信箱 给我们提意见 新版首页上线
关于客车之友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招聘信息 | 客服中心 | 网站导航
客车之友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6180号-2